与海相约 走进青岛-世界讯息
“夜游浮山湾”“海上看青岛”“海上名山游”……来到青岛,坐上游船,在乘风破浪中感受这座活力海洋之都的历史人文风情和时尚浪漫风采,几乎是游客的“必选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游船串联起海上“观光网”
“我是特地带着孩子来青岛自驾一日游,第一站是海底世界,然后计划坐船到奥帆中心。没想到这条航线这么火爆,等了两班船才坐上。”在青岛奥帆中心,一位外地游客表示。眼下,在传统的旅游淡季还能保持如此的高人气,让很多错峰出行的游客也感到意外。青岛海洋旅游航线,几乎是开通一条、火爆一条。
数据显示,自1月22日正式开通试运行以来,奥帆中心往返海底世界航线迅速成为青岛海上旅游的“明星”航线,最多一日发出四十多个航次,单日最高接待游客约5000人。尤其进入3月以来,随着游客增多,排队坐船也成了“日常”。截至目前,该航线已实现票务销售11万多人次。
去年开通运行的奥帆中心至崂山太清航线,途经青岛东部新区、小麦岛、石老人,从现代化的时尚都市到绵延不绝的“山青海碧”,让“帆船之都”和“海上名山第一”两大青岛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相连,实现了奥帆中心与崂山风景区两个核心景区一票通行,带动了两个景区客流攀升。
截至目前,青岛已开通奥帆中心至崂山太清、海底世界、环浮山湾、环胶州湾、畅游三湾、青岛轮渡至黄岛轮渡等多条核心航线,奥帆中心至邮轮母港航线即将开通运行。除此之外,八大峡—栈桥、奥帆中心—小管岛、奥帆中心—灵山岛、奥帆中心—极地西等4条航线正有序推进,从市南、市北、崂山再到西海岸新区,以游船串联起的海上观光网正在织就。
新航线打造海上“引力场”
从奥帆中心“火炬码头”启航,登上甲板,低头是船只劈开海浪掀起的碧波与浮沫,远眺是绵延的海岸线和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群。青岛开通的“海上游青岛”航线为游客提供了欣赏城市的另一种视角,也标志着城市深入海上文旅的新赛道——水路旅客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有望达到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5%,中远程市场的复苏也将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客源,机遇当前,青岛探索海上文旅可谓恰逢其时。
青岛旅游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任现辉用“串珠成线、一票通城、多业融合、新业态拓展以及IP植入”等关键词概括了未来青岛海上文旅的产业转化路径。
据介绍,青岛未来要放大海上航线对人流的引导作用,打造海上文旅的“产业路由器”。在串联城市沿海景点的同时,更引入餐饮、住宿、研学等业态,并联潜水、滑翔伞、海上元宇宙等项目,进一步丰富海上消费场景。除了丰富“硬件”之外,青岛还将进一步推广“奥帆帆”形象IP、数字讲解员,为海上文旅植入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海上观光线网将距主城区较远的海岛“编入”路线图,是对沿海文旅景点的进一步串联和整合,有利于拓展城市文旅“基本盘”——
过去对青岛文旅的认知主要集中于市南、崂山一带的景点,青岛近些年推动西海岸新区等地开展文旅建设,发展影视、会展产业,打造海岛游路线,西部的文旅业态已然蓄势待发。海上观光航线串联起灵山岛等西部海岛,将主城区沿海一带和西海岸新区有效衔接。
资源整合凝聚“向心力”
海上路线的铺陈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依靠城市交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有效衍生新的市场需求,推进交旅新业态发展,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交通和旅游功能完善及产业转型升级,因而备受业界关注。
向深挖掘,这些点缀于波涛之上的航线作为未来的文旅产业增长点,也是城市招商的“招牌”。青岛在《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中定下了到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以上的目标。而攻坚之所以名为“攻坚”,就是在海上旅游规范化、一体化的道路上,需要更积极的态度和更硬实的举措。
以城市码头资源整合为例,过去青岛30家旅游码头经营权分属30家企业,海上旅游客运呈现小、散、弱的局面,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青岛旅游集团迎难而上,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开展青岛全域国有旅游码头站点整合工作,牵头实施了二中湾、小麦岛、仰口、极地西四个旅游码头的审批及建设任务,同时制定出整合方案,将建设游艇泊位384个,逐步实现海上码头的“一网通管”。
从游客的体验出发,青岛又更进一步,在整合码头资源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将海上旅游的触角向外延伸,通过与海底世界、崂山太清宫等景点达成合作,打造“一程多站”式航线,在丰富游客选择的同时,更是将航线作为吸引客流的载体,将周边景点纳入海上旅游生态圈。
城市的旅游资源的整合即为产业发展向心力的来源,未来,青岛将进一步发挥平台思维,持续发挥青岛旅游集团的引领作用,在整合沿海文旅企业资源的同时兼顾数字赋能,打造从票务到船舶再到其他海上业态的全业态海上旅游综合体系。